【#ZipBlogger】Slash族Jerry Liang 從「又一山人x黃炳培 四十年創意展」解讀斜槓族
Jerry Liang
Writer: Jerry Liang
FB: @jerryliangpage
Instagram: @jl3648
Profile:
Director, RT Management Ltd
經理人、電台節目主持人、自由撰稿人、攝影作者
靠把口搵食,但不十分喜歡說話;文字愈來愈不值錢,偏偏選擇沒有回報的投資;被誤會是攝影人,其實只有Photography 101水平;裡裡外外都不是鏡頭前的材料,在台下去覓理想。
Another Mountain Man
十年八載前,第一次聽聞原來有種職業身份叫做"Slash"。這個「行業」的與份者被稱之為「Slash族」或「斜槓族」。年輕的,自然就是「斜槓青年」。
2007年,前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Marci Alboher將一個斜線號創造成一個新名詞,"Slash"便由此而生。不難理解,Slash族代表著有多重職業身份的人,當要告訴別人是做甚麼工作的時候,便把自己的拿手把戲和盤托出,用一個又一個斜線號把不同的能耐間開。曾經遇過一位奇人異士的自我介紹有十幾二十斜,何其壯觀!我差點按耐不住欲請教一聲「其實有冇啲乜嘢你係唔識嘅呢……」。
我這等石器時代遺留下來的產物,早年對Slash這種身份只有一種斜槓解讀:無所事事/無正職/無專業/炒散/不務正業/人心不足蛇吞象/etc。醫生就是醫生,律師就是律師,為自己套上一個又一個身份,像是在告訴別人「周身刀無張利」,不是嗎?
卻原來,我錯了。隨著Slash族的普及,留強汰弱,經得起歲月洗禮的斜槓,其實他們在每一個範疇都獨當一面。今時今日的Slash族絕非浪得虛名之輩。
認識之中,最令我景仰的其中一位:又一山人Stanley Wong黃炳培。
認識多年,我依然很糾結到底應該稱呼他又一山人還是Stanley。黃炳培是設計師、廣告人、攝影師、品牌設計及改造者;又一山人是藝術家、創作人、思想家、創意工業先鋒。身份很清晰,本來不難識別,但他往往能將藝術和商業融匯,作品中創意澎湃又不難理解,一針見血的演繹卻深藏故事。幾句說話形容得輕鬆,其實足以讓人做上一、兩輩子。又一山人沒有說過他是Slash族。在我眼中,他是佼佼者。
近年興講長命百二歲,換言之,又一山人還只算是一名中坑,卻已經獲香港文化博物館邀請舉辦歷時7個多月的個人展覽:「又一山人x黃炳培 四十年創意展」。這不是他的作品回顧展,反而是對「時間的見證」。他見證了香港潮流及流行文化的進程,當中參與過的每一件工作,今日回望,沒有老套,反而令我這個中坑反覆思量甚麼是創作的本質和涵義。芸芸作品中,「紅白藍」系列、《重慶森林》海報、八、九十年代地鐵公司廣告,各等各等,見證了時間之外,又一山人的一些設計更跨越了人生的時限:我們合照坐著的梳化,蓋上跟前茶几的枱面及在牆邊的書架桌面,其實是一副棺木。這種洞察生死、看破世情的設計,遠遠超越了全統三維空間的界限。這不單是產品設計,更是思想解放。
這個剛完滿舉行的展覽,卻又令我對又一山人多了一點認識、一份敬意。最難能可貴的是,7個多月的展期,除了館內安排的導賞,又一山人特別額外安排了超過一百場由他親自帶領的小組導賞團,一筆一墨一言一語都由他替觀眾解讀,每場講足兩小時(我參與的一場說了接近3小時!)。這種對自己作品的投入、對觀眾的負責、對時間的尊重,少一份熱誠、少一份激情都不能完成。創意,可能是天生的;藝術觸感,可以是後天培育的;責任、熱誠和激情,是性格,可以人為的。這一位「山人」,not just another mad man。
見我講到那麼精彩,錯過了展覽,點算?無問題。以我對Another Mountain Man的認識,他絕不會讓對創意有熱誠又有激情的朋友再等40年。在又一山人的下一個展覽之前,分享幾句今次創意展的精粹:
放下不是放棄
無求不是無要求
CLICK萬個PAGE
不如行萬里路
時間不會跑輸時間
時間不會超越時間
時間與時間同步
時間會留住時間
時間應傳承時間
我字典中沒有成功二字
成功 意味着終結
劃一個句號
我還是喜歡一直投入
每一次都是逗號便好
建築會爛尾 工程會爛尾
計劃會爛尾 希望會爛尾
關係會爛尾 人情會爛尾
人生 我想不應該爛尾吧
所以,Zip Magazine的同事在這個blog的引言把我說成「Slash族Jerry Liang」,在黃炳培先生面前,小弟實在擔當不起,受之有愧。
Photos by:
又一山人
Jerry Liang